非小号app一文解读国内大宗供应链“四巨头”:厦门象屿
大宗原材料需要转化为消费品,但产地、加工地和销区往往不一致,且生产和消费的时间也往往不一致,形式、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匹配,给在其中调和矛盾的组织者创造了价值空间。
自2018年,中国大宗商品供应链市场规模(大宗工业企业营业收入+大宗商品进口额)稳定在40~50万亿元左右。但中国大宗供应链CR4(物产中大、建发股份、厦门国贸、厦门象屿)合计供应链板块营收规模则快速提升,由2018年的9000亿元左右,增长至2022年的2.3万亿元。
对应的中国大宗供应链CR4市场占有率,由2018年的2.19%快速提升至2022年的4.18%。
近两年来,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,叠加部分产业周期性、结构性问题,大宗供应链企业经营难度上升。国内头部大宗供应链企业依靠资源、服务和风控优势,积极拓展渠道网络,抢占更多市场份额,加速规模扩张。头部效应凸显,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。
厦门象屿作为国内“四大”大宗供应链企业头部企业之一,其商业模式、业务结构具备行业代表性。
厦门象屿主要从事大宗供应链服务,以制造业企业为核心客户,为其提供大宗原辅材料采购供应、产成品分销、物流配送、供应链金融、信息咨询等的一体化供应链服务,致力成为世界一流的供应链服务企业。
2023年度,厦门象屿实现营业收入4590亿元,同比下降14.70%;归母净利润15.74亿元,同比下降40.31%。大宗商品物流业务方面,2023年厦门象屿实现该板块外部业务营收70.85亿元,毛利7.03亿元。
其目前主要经营金属矿产、农产品、能源化工、新能源等大宗商品,涵盖“黑色金属、铝、不锈钢、新能源、煤炭、油品、谷物原粮”七大核心品类。结合行业周期变化,象屿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及模式横向复制,不断丰富和优化商品组合,在重要细分品类上精耕细作,形成规模优势,锻造大宗商品一揽子组合供应能力。
象屿将“单点服务”升级为“综合服务”,提供的服务内容从单一环节服务,升级为原材料采购、产成品分销、库存管理、仓储物流、供应链金融等一揽子服务;沿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“综合服务”,建立起具有厦门象屿特色的“全产业链服务模式”;在全产业链形成服务优势后,顺势切入有赋能价值的生产制造环节,形成“供应链服务+生产制造”的产业链运营模式,提高综合收益水平,缓冲产业周期性波动的影响。
数智化时代,象屿基于业务场景累积的大量服务案例和经验数据,高效响应客户需求,为客户进行商品遴选和服务匹配,叠加“物贸联动”优势,开展区域仓和物流整合,定制输出一体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。
象屿目前在境内已成立10家平台公司,业务触达34个省级行政区,核心业务区域由沿海逐步向内陆延伸,重点挖掘中西部地区现代化产业集群的供应链需求。
近年来,象屿以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和地区作为战略布局方向开拓国际市场,在新加坡、美国、越南、印尼等均设有平台公司,合作客商遍及100余个国家。
象屿目前拥有三大物流运营主体(象屿速传、象道物流、象屿农产),构建了以“公、铁、水、仓”为核心、链接海内外市场的网络化物流服务体系,包括铁路运输网络、公路运输网络、水路运输网络、仓储集群,以及链接海外市场的国际租船、国际班列等物流通道。
其中,仓储集群方面,象屿拥有7大粮食收购平台,自有仓容约1300万吨,配备9条铁路专用线个自有及包租管理仓库,面积逾160万平方米;堆场8个,面积逾50万平方米;期货交割库17个,库容约100万吨。
网络化物流服务体系是象屿服务制造业企业客户的核心能力之一,同时也是其实现货权管控以及业务数智化转型的重要基础。
前面我们简要介绍了大宗供应链企业的基本盈利模型(如下图),以及厦门象屿的业务模式。
物产中大较早从赚取买卖差价的传统贸易商,转型为供应链集成服务商,并致力于成为产业生态组织者,以供应链思维,做产业链整合,构建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“供应链+”产业生态体系,使得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在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中处于领先位置。
目前,物产中大已成为中国供应链集成服务引领者,采取“一体两翼”发展战略,围绕智慧供应链集成服务,开展系列经营管理和投资活动。所谓“一体”,即智慧供应链集成服务;“两翼”,即金融服务、高端制造。
物产中大供应链集成服务,主要依托其资源组织、网络渠道、品牌运营等专业优势,通过集购分销、配供配送、增值服务、期现结合、“大平台+小前端”等集成化平台化运营模式,联动商流、物流、资金流、信息流,为上下游供应链的合作业务伙伴提供原材料采购、加工、分销、出口、物流、金融、信息等高效率的供应链集成服务,致力于成为客户价值导向的定制化敏捷供应链服务集成商。
2023年,物产中大智慧供应链集成服务实现营业收入5422.16亿元,占公司营业收入的93.46%;利润总额44.27亿元,贡献占比60.65%。其中,金属、能源、化工、汽车服务等核心业务营业规模均位列全国前列。
作为集团主营业务板块,物产中大供应链集成服务涵盖了金属材料(铁矿砂)、汽车、化工、能源、橡胶、跨境电商等六大板块。
截至目前,物产中大有近50个汽车品牌系列代理权、200多家网点、超200万用户规模,核心业务涉及汽车销售服务、汽车金融、二手车、出口、零部件、保险代理、救援服务、回收再生等汽车全产业链生态服务领域。
其中,物产中大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服务,累计开辟38个新能源独立品牌网点,为绝大多数主流品牌客户提供体验、交付、维修等多类型服务。零部件服务则围绕供应链集成服务,重点聚焦新能源电池、工业油品等领域的产业合作与企业服务。
2023年,整车销售服务金额372亿元,同比增长8.3%;汽车后服务金额56亿元,同比增长22.2%。
该业务主要以子公司物产中大云商为业务主体。品牌端,其围绕美妆、医美、酒水、智能家电、智能终端等行业,主要聚焦服务中高端品牌。
渠道端,基于品牌方定位,形成“线上+线下”相结合的全网多渠道新零售销售体系;依托世界500强产业背景和行业积淀,重点打造物产中大关联的活跃高质私域流量群。
服务端,围绕消费者需求,打造集供应链、运营链、数字链和产业链四链融合的综合服务体系。
目前公司合作品牌达200多个,包括成为贵州茅台的终端渠道直销商,并与爱茉莉、LG、戴森、习酒等多个中高端消费品品牌建立了深度渠道服务合作关系。
物产中大运用物联网技术将终端数据传送到大数据中心,实时监控,降低供应链集成服务成本,提高服务效率和效益。
其沿海沿江实施“弓箭型百仓计划”,一方面,线下以大宗生产资料为主的物流基地实体网络布局;另一方面,线上以物联网、数字孪生、区块链、分布式存储、云计算、线上结算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支持的物流信息平台搭建,可实现多跨协同物流业务场景,延伸智慧供应链物流服务。
目前,物产中大物流在华北、华东和华南等布局网络结点数180个,其中大宗自营基地68个,带码头仓19个、泊位53个,铁路专用线条,年综合物流服务量达6928万吨,2023年末第三方库存231万吨,同比增长56%;网络货运平台拥有司机数4.8万余名、车辆2.7万余辆。
建发股份是以供应链运营和房地产开发为双主业的现代服务型企业。此外,建发股份2023年收购了美凯龙的控制权,开始进行家居商场运营业务。本文我们主要讨论其供应链运营业务。
建发股份基于大宗多品类布局,推行专业化经营战略,成立了“七大集团+新兴事业部”从事细分品类的经营,各经营单位通过“公司化”运作进行独立核算。
建发股份供应链运营业务贯彻“专业化”与“国际化”两大发展战略,其积极布局全球化资源采购和销售网络,构建起了全球化的供应链服务体系,供应链服务辐射全球超过170个国家和地区,并在海外市场浆纸、农产品、钢铁、矿产品、轻纺、汽车、酒类等业务领域拥有良好的品牌影响力。
2023年,建发股份供应链运营业务实现营收5933.66亿元,同比下降14.79%,约占总营收的77.7%;实现归母净利润39.53亿元,同比下降1.38%。
供应链运营服务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对供应链中的物流、商流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设计、规划、控制和优化,将单一、分散的订单管理、采购执行、报关退税、物流管理、资金融通、数据管理、贸易商务、结算等进行一体化整合的服务。
国内供应链行业生态中,以建发为代表的供应链运营服务商,其市场机遇源于整合采购、销售、物流、资金等业务环节,有效匹配上下游企业供需诉求,实现系统性地降本增效。如:
1)为上游企业提供资源整合、物流规划、库存管理、风险控制、线上交易、成本优化、信息咨询等专业化增值服务,帮助其降低整体运营成本;
2)集合下游企业分散的需求向上游客商进行集中采购,便于其制定生产计划,及时完成产品销售,缓解库存压力,从而提升上游客商的生产经营效率。
4)凭借定制化、专业化的供应链服务,帮助下游企业优化采购、生产、销售等经营计划,协助下游企业提高自身资金使用和存货周转的效率。
建发股份搭建了集资源整合、物流规划、库存管理、风险控制、线上交易、成本优化、供应链金融、信息咨询等服务于一体的“LITF”供应链服务平台,为客户提供以“物流(Logistics)”“信息(Information)”“金融(Finance)”“商务(Trading)”四大要素为基础的、定制化的供应链运营服务。
建发股份将供应链服务拓展至合作伙伴的业务全流程,运用物联网、互联网技术推进全球产品信息资源和合作伙伴资源整合、共享。以纸浆、纸张产业链为例:
建发股份与境外多个国家的优质纸浆供应商深度合作,实现从上游纸浆资源端到中游国内造纸厂的集约化采购和分销,既服务于纸浆厂的销售需求,又服务于造纸厂对原材料的采购需求,同时辅以物流服务、库存管理、信息服务等供应链综合服务。
纸张供应链服务:匹配造纸厂销售端和整合印刷厂、包装厂等下游客户采购端的需求。
建发股份依托在国内数十个城市的分销网点,整合分散的下游客户需求形成规模,以此向国内造纸厂集中采购各类成品纸,再分销至印刷厂、包装厂等下游客户,为其降低采购成本和其他交易成本、提升其运营效率,并提供定制化信用交易方案等供应链综合服务。
在国内,建发股份在全国核心城市成立14家平台公司,深耕国内华东、华南市场,积极开拓中西部区域,布局西部陆海新通道。2023年,建发股份向中西部供应商采购、对中西部客户销售的经营规模均超过2000亿元,同比增长约8%。
建发股份目前已与超过17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业务关系,设立了超30个海外公司和办事处,实现年国际贸易额438亿美元,产品涉及金属材料、浆纸产品、矿产品、农副产品、能源化工产品、机电产品、汽车、家电、轻纺产品、食品、美妆个护等多个品类,初步实现大宗商品至消费品的多品类的全球化布局。
此外,建发股份还提升物流能力,2023年新引入海外物流供应商13家,在30多个国家及地区实现物流业务覆盖,合作仓储网点超4,700个,其中海外合作仓储网点164个,覆盖亚洲、欧洲、非洲、北美洲、南美洲。
当前,国内四大大宗商品供应链企业巨头,均集中发力供应链的上下游整合以及产业链的精细化管理。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,提高精细化服务能力,是供应链综合服务的发展方向。
这个过程中,头部大宗供应链企业逐步实现了由“传统贸易商”向“供应链服务商”的转型,并依托各自资源禀赋向“产业链运营商”探索。
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“国贸股份”)是厦门国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,始创于1980年,1996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(股票名称“厦门国贸”)。
厦门国贸主要从事供应链管理、健康科技两大业务,其中,供应链管理业务为其核心支柱产业。凭借在供应链领域深耕40余年的经验,厦门国贸供应链管理业务稳居行业第一梯队。
2023年,厦门国贸供应链管理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4652.95亿元,同比下降7.93%;毛利率1.31%;板块营收占公司总营收的99.37%;实现海外营业收入656.00亿元,实现进出口总额171.64亿美元。
目前,其拥有“冶金、能化、纺织、有色、浆纸、农产、橡胶、新能源”8条产业链,及以“物流”和“数科”为代表的通用解决方案。
厦门国贸以“采购服务、分销服务、价格管理、物流服务、金融服务、市场研发、数智运营、产业升级”等八种服务为基础,横向集成、定制服务,纵向融合、赋能伙伴,为上下游客户提供“ITG Solutions”产业综合服务解决方案。
“ITG Solutions”被称为国贸股份“三大链动力”,“I”即集成服务(Integration);“T”即贯通产业(Togetherness);“G”即共创生态(Growth)。厦门国贸从全产业链运营的视角,提供定制化、一体化供应链服务解决方案。
■ 原料端,公司整合境内外物资采购需求,为生产企业锁定原料采购成本、确保货物稳定供给;
■ 生产端,公司提供多式联运综合物流服务,并通过期货、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,定制化、差异化地解决工厂的原材料稳定供应和降低成本等需求;
基于供应链场景,厦门国贸自主构建了智慧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——国贸云链,提供适用于各类大宗商品供应链的行业解决方案。包括:
厦门国贸持续推进国际化进程,业务范围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,搭建了覆盖境内外大宗商品资源的渠道网络。公司在境内100多个城市设立区域公司和办事处,在境外1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20多家驻外分支机构。
高效物流服务是供应链管理业务的关键支撑和增值来源。厦门国贸通过自有船舶、仓库、堆场、车队、货代报关行以及外协物流系统,为客户提供涵盖国际航运、船舶管理、海运经纪、船舶代理、仓储服务、综合物流等一站式、定制化物流服务总包方案。
厦门国贸物流投资布局采取轻/重资产相结合,与属地企业合资合作的模式。截至2023年末,厦门国贸自管仓库面积近200万平方米、合作仓库超2500个,配送平台覆盖国内沿海及内陆主要区域,具有全面的综合运输和配送服务保障能力。
自有大型远洋船舶6艘、自有运力45.5万吨,管理船舶21艘、管理运力124万吨,年海运运输量超3000万吨;自有2艘万吨级江船,自有船和外协船江运年运输量超千万吨。
此外,公司在印尼、新加坡、几内亚等地投资布局关键物流核心资产,自有30万吨级超大型浮仓1艘,经营管理拖轮15艘、驳船18艘。
当前,票据、供应链票据、电子债权凭证已成为国企及核心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的主流工具,其核心优势在于:票据具备流通性与融资便利性,供应链票据具备信用传递与拆分流转特性,电子债权凭证则通过数字化与可追溯性,共同构建起不可替代的价值体系。
随着供应链金融的持续升温,如何精准把握供应链票据、国内信用证、电子债权凭证的产品设计要点,挖掘潜在业务机会,成为从业者亟待突破的关键课题。在此背景下,华贸融财经联合北京财资和供应链应用技术研究院,继上海站培训成功举办后,再度推出《供应链票据、国内信用证、电子债权凭证产品设计及业务机会》北京站主题培训,诚邀行业同仁共赴这场知识盛宴。
2025年7月5日至6日,上海站培训圆满落幕。此次培训聚焦供应链金融核心业务,搭建了深度学习与交流的平台,吸引来自国企产融平台、供应链企业、保理公司、银行及金融科技领域的30余名学员参与。学员们带着实践问题与经验齐聚一堂,共同探讨行业趋势,为后续创新与协作奠定基础。
培训采用“政策解读定方向、案例剖析启思路、实操演练强技能”的三维模式,构建从供应链金融产品顶层设计到具体业务落地的融合体系。学员们积极互动,打破行业壁垒,拓宽业务视野,挖掘合作潜力,为未来发展注入新动能。课后反馈显示,学员普遍认为内容实用性强,增强了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发展的信心。
顶尖师资,深度赋能北京站培训延续上海站的高规格师资阵容。A老师将基于深厚专业背景,精准解读近期市场政策,帮助企业把握政策红利,挖掘业务机会;同时深入探讨低利率环境下票据业务的创利路径,对比不同类型银行同业票据业务模式,结合典型案例分析风险演化及防控要点。B老师作为业务创新先锋,将分享供应链票据科技平台建设经验,探讨其在产融结合中的实践价值及资产证券化模式。
课程全面,覆盖核心本次培训课程涵盖供应链票据、国内信用证、电子债权凭证等多维度内容:从票据利率走势分析、关键政策解读,到票据业务经营模式探讨、供应链新规下的业务布局;从供应链票据的特征解析、产融结合作用,到资产证券化实践、科技系统建设;从供应链票据业务发展概述、功能优势,到赋能企业的具体模式、创新探索及实操流程等,全方位呈现供应链金融领域的核心知识与前沿动态。
互动交流,拓展资源培训期间设置丰富的互动环节,学员可与专家面对面交流,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题;还能与来自不同领域的同行深入探讨,分享经验与见解,拓展人脉资源,为未来业务合作奠定基础。
课程学费:3800元/人,2人团购3420元/人,3人及以上团购3230元/人,详情请咨询报名老师。
(1)银行票据业务人员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包括保理公司、租赁公司、供应链公司等;
本培训特邀两位业内资深专家,他们将结合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,分享供应链票据领域的最新动态、前沿理念和创新实践,为您带来更多的启发和思考。
票交所外部专家讲师,曾供职于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总行票据业务部和大型证券公司,参与标准化票据创新及首批产品创设,对票据市场和供应链金融理解深刻。
能精准剖析近期重要市场政策,如供应链新规、《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》等,帮助企业把握政策导向,在合规前提下挖掘业务机会。
深入探讨低利率时代票据业务创利途径,对比不同类型银行同业票据业务模式,针对商业银行票据经营热点问题提供实用见解。并能结合典型案例,深入分析票据业务风险演化及防控要点,为企业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。
头部供应链票据科技平台负责人,参与全国首单供应链票据资产证券化业务落地,具有为5家不同类型的供应链票据直连接入机构提供综合服务的丰富经验,多次获邀在监管单位、政府部门以及票据基础设施组织的培训进行授课。
探讨供应链票据对核心企业、链属企业和商业银行的价值,分享“供票 + 司库”实践及资产证券化模式,促进产融深度融合。
分享供票直连接入系统建设、与金融机构系统联动及场景化应用科技建设实践,为企业提升科技应用水平提供建议。
1、《关于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 引导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更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有关事宜的通知(征求意见稿)》(供应链新规)
5)《商业汇票承兑/贴现业务真实交易材料审查指引(试行)》的亮点与机会点
2025第二届中国司库年会】即将召开。本届年会旨在汇聚央国企、金融机构、学术界及政府机构杰出代表,共同探讨司库管理的新理念、新技术、新趋势,推动司库实践与创新的深度融合。通过分享成功经验、交流前沿观点、探讨解决方案,年会将为参会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、合作共赢的高端平台,共同推动中国司库管理体系向更高质量发展。省属企业不妨借助这一行业盛会,汲取更多先进经验,加速自身司库体系建设进程。
洪水涌入县城一金店首饰被冲走,店主:价值上千万,已捡回少数,保险柜仍未找到
高分考生被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误录取:已有16人决定复读,通知短信为“已录取厦门大学”
上海自动驾驶实训场建设成果发布 全新“绝影开悟”世界模型亮相WAIC 2025
国产真自研高性能GPU来了!砺算科技发布第一代TrueGPU系列显卡:性能对标英伟达/AMD
猜你喜欢
- 06-08非小号鸥易OKX APP官方指南:快速
- 07-06非小号补链延链强链 打造千亿级
- 01-02非小号Bioxyz现已接入OKX Web3钱包
- 07-10非小号研判2025!中国钴酸锂行业
- 06-22非小号见证历史!比特币92000美元
- 03-27非小号IDCChain公链全面上线生态开
- 05-21非小号移动支付网早报430:深圳
- 07-16非小号加密资产交易所欧易OKX开
- 07-19非小号渣打银行推出比特币和以